。被批評的心理準備。
昨日跟朋友聊天,她關切我的心情,提到之前家中小鳥過世時,她狂哭,結果後來覺得有點看不清楚。
醫生要她不要哭那麼多,會醫生說太密集用力的哭變早發性白內障。
我聽了一愣說,「所以能哭多久?有規定次數嗎?」
突然覺得帶了點幽默氛圍起來。
人生是這樣的,情緒不會是單一而單純的。就像我會一邊傷心一邊驚艷自己瘦了雀躍一下。
我們會單純想分享某些事情,並認定別人應該了解我們吧,知道我的本意吧!
等到發現被誤解而懊惱。之後,說話越來越膽小。
會想到這是早上看到有網友說,藝人貼文了說出來就要有被批評的心理準備。
好像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想吧!
但我們平常會這樣嗎?
做報告時會有這被老闆罵的心理準備(?),好啦,如果你老闆是永遠在罵的瘋子會。
我們在網路上分享事情時,會想過這件事一定會被批評嗎?好的我現在會,但那是挫敗給我的經驗值。
就跟那位提醒我不要哭太多傷眼睛的朋友一樣,才會知道釋放悲傷還有瞎眼的危機,大家不都說情緒要釋放好才是對的。
大家放心,我沒事,對於家務事的悲傷已經漸漸接受(接受不代表遺忘,只是轉個方法)。
我會笑會吃飯會煩惱,會處理事情,我也有能力感受愛。
只是我的人生經驗提醒我不要說太多,這是應有的自我保護,不想被誤解,不如不說。
但也想說,從來不會有任何人(或一般人好了),會有公開發言就要有被檢視的心理準備,如果人生永遠要這樣,其實是很辛苦的。
對網路的發言有時候把「我認為」「我認同」「我不認同」放後面一點,不喜歡的就不要去看去聽,其實對自己跟他人都會舒服一點。
別人怎麼看待我們的認不認同,其實不是很重要。但我們有沒有好好認識自己,去了解自己的需求,和自己好好相處,才是最重要的。